2015年有一本書很火,你可能沒讀過,但可能聽說過:《從0到1》。作者是彼得·蒂爾,聽著可能比較陌生,但如果告訴你,他是Facebook的第一位外部投資者,你就能感覺他的過人之處。
這幾年,在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之下,上演了很多從0到1的故事,野蠻生長,火勢燎原:滴滴出行、餓了么、今日頭條……我去年也是在移動端閱讀完這本書的,恰巧開工大吉的日子到深圳出差,更是深有體會,雖然不是第一次。
1、深圳印象:世界必然會變得不同,但變化必須基于當今的世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祖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從此,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第一個窗口,步入了高速發展階段,現今已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讓世界見證了中國速度。
深圳,一座年輕的城市,充滿著活力和機遇,無論你身處那個角落,總能感受無限可能,不虧是“設計之都”“創客之城”,當然也少不了競爭的殘酷。在高新園區一帶,隨處可見曾經或是現在知名度較高的企業:中興、創維、TCL、長虹……,只是有的如日中天,有的星輝黯淡,有的茍延殘喘。可見世界是多么殘酷,就像彼得·蒂爾說的:“競爭意味著大家都沒有利潤,產品沒有實質差異,而且還要掙扎求生。”在這種形勢之下,創新和融合顯得多么重要,在技術和服務上有創新,在新的形勢之下進行融合。也難怪專注企業郵箱服務獨占鰲頭十余載的二六三把創新和融合作為了自己的核心價值觀,順應時局,尋求突破。
“世界必然會變得不同,但變化必須基于當今的世界。”不管是我們自己,還是企業經營,亦或是像深圳這樣的城市,都得立足現狀,結合時勢,從0到1,然后從1到N。
2、開拓者:嘗試從未做過的事,探索新的道路,就是從0到1的進步
走進創維大廈,在落腳點的創客空間里蝸居著一群有夢想的年輕人,你可能會想起喬布斯創業的車庫、柳傳志創業的辦公室、馬云創立阿里巴巴的家里;在這里,夢想可能沒那么遠大,但是都值得尊敬。因為他們有的是初創品牌,比如HR同學會,憧憬著有朝一日在圈子里有所波瀾;有的是成熟品牌,比如263企業通信,銷售團隊在為業績翻翻竭盡所能。
無論是對于品牌、市場還是銷售,在這里每一個團隊,都在正上演著一部從0到1甚至是N的電影,探索著未知的市場,開發著潛在的客戶,嘗試著新的機會點,他們就是開拓者,“嘗試從未做過的事,探索新的道路,就是從0到1的進步。”
3、未來:屬于奮斗著的開拓者
彼得·蒂爾在《從0到1》里說:“未來的進步有2種形式:一是水平進步,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經驗—從1跨越到N,例如:全球化;二是垂直進步,嘗試從未做過的事,探索新的道路—從0到1的進步,例如:科技。”
而我認為:只要你愿意,世界就有無限可能,不管是哪一種進步,未來屬于奮斗著的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