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消費者權益日晚會一過,幾家歡喜幾家愁,不知有多少人忘記給央X續費,導致連夜加班開會,爭分奪秒做公關,引導輿論,真是苦了公關汪。這個時候一場高效的會議就顯得十分重要,但要開好一場高效的會議并不是那么簡單,雖然我們都知道時間的供給是沒有彈性的,而且也沒有替代品,但我們最不擅長的還是管理自己的時間,并進行合理安排。
據統計,有30%的職場人士認為他們參加的會議毫無意義,28.2%的人每天要參加1到5個小時不等的會議。可見,高效會議的重要性,不妨先來看看國外一些CEO的開會理念。
1、國外CEO們的會議理念
一名匿名的特斯拉員工這樣形容與CEO馬斯克會面的:“當我們和他見面的時候,我們都做好了準備。因為如果你沒有,他會讓你意識到這點。如果他問了個非常合理的跟進問題而你沒法回答,小心死得很難看,所以,員工開會前應該做好充分準備。”
據《財富》雜志報道,Facebook首席運營官雪莉·桑德伯格會隨著會議進程一項項劃掉已經討論過的事項,如果一頁紙上寫的所有要點都討論過了,她就把那一頁撕掉,翻到下一頁,她喜歡嚴格遵守會議議程。
在 “亞馬遜領導守則”中有這么一條:“領導有義務在有不同觀點時禮貌地挑戰他人的觀點,即使這樣做令人不快或非常累。領導需要堅定不拔,絕不為了社交凝聚力妥協。一旦作出決定,他們就應該全情投入。”CEO杰夫·貝索斯認為開會就是要爭論。
據管理學專家Peter Drucker指出,通用汽車CEO斯隆在正式會議中甚少發言,通常只在會上簡要地宣布會議目的,然后就聽別人講話;會后,他會給員工發送跟進備忘錄,提出行動計劃。
在Evernote(印象筆記),每場會議上都會出現一個與會議不相干的員工,這是公司故意為之。CEO利賓解釋說:“他們參加會議是為了消化吸收討論內容。他們不僅僅只是觀眾,他們也要說話提問;開會也是培養員工的好機會。”
可見,CEO們開會都喜歡會前充分準備,制定會議日程,會上傾聽討論,會后跟進落實,甚至把開會作為培養員工的途徑。
2、高效會議三部曲
一、確定主題,定好議程,做好準備
會議要明確主題,并事先通知與會人員;會前,把議程材料提前發給與會人員,強調需要重點討論的部分,如有必要可提前溝通,避免會上論而無果;并做好會議輔助設施的準備。
二、主持開場,討論記錄,解決問題
主持人就會議紀律做聲明,介紹會議流程,強調會議目的,主持發言開展討論,并就達成的決議做好記錄,并當眾宣讀確認,沒有確認的結論,可以另外再討論,達成決議并確認的結論,馬上進入執行程序。
三、會后跟蹤,監督執行,實時反饋
會議進入結束流程后,需要對會議達成的決議進行宣布確認;會后,對討論形成的解決方案要有跟蹤,跟進執行情況,如有意外可及時發現適時調整,確保各項會議決議都能落實。
當然,如果是跨地域性會議,選擇靠譜的電話或者視頻會議產品顯得十分重要,比如263的電話會議和視頻會議產品等,要不然一個重要會議可能就因為一個工具毀了,得不償失。
3、最后的建議
我們都經歷過冗長無聊甚至跑題的會議,更別說像3.15這樣的日子,所以有效控制會議時間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想讓有效的時間產出價值最大化,還可以參考三星的開會法則:凡是會議,必有準備;凡是會議,必有主題;凡是會議,必有紀律;凡是會議,必有議程;凡是會議,必有結果;凡是開會,必有訓練;凡是開會,必須守時;凡是開會,必有記錄;凡是散會,必有事后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