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端午很特別,因為總有人在你身邊談論“魔獸”,這部根據網游《魔獸世界》改編而成的電影已經在這個端午節刮起了一場風暴,即使你不知道也已經在參與。
【魔獸·起源】
魔獸這款游戲,自94年問世以來,玩家積累超過了一億人,風靡全球,主要有三種:一是魔獸爭霸,二是以DOTA為代表的自制地圖游戲,三是網游魔獸世界,簡稱WOW。對魔獸最狂熱的是WOWer,也就是魔獸世界的玩家,當然還有骨灰級的WAR3玩家。
與中國神話故事中的凡人、仙佛、妖魔鬼怪的角色設定一樣,魔獸的歷史體系講述了惡魔、人類、獸人、精靈、矮人等種族之間發生的恩怨糾葛,只是故事構造的差別。
在這些角色設定里,無論美丑,每個種族都比較正義單純,都有自己堅定的信仰,對他們而言,沒有比生存下去更重要的事情,所以他們都在為生存而戰;但因為有另外一些不單純生物的存在,讓世界變得混亂,比如在魔獸里的“獸人術士”吳彥祖(古爾丹):惡魔搞破壞讓很多獸人無家可歸,獸人首領決定帶領種族尋找新的家園,“獸人術士”古爾丹利用邪能把“黑暗之門”打開,引導獸人來到人類的世界,于是兩個世界的種族為了各自的生存和家園,戰爭一觸即發。 在魔獸世界里,這兩個種族,一個是部落,一個是聯盟。
【魔獸·IP】
想必大部分人都知道魔獸的存在,但沒體驗過魔獸里的恩怨糾葛與愛恨情仇,甚至很多人都無法想象是什么讓它這么火爆?
其實很簡單,是IP,就是《魔獸》這個IP。美國著名未來學家簡·麥戈尼格爾在《游戲改變世界》一書中提到:“世界所有玩家花在《魔獸世界》上的總時間超過593萬年,相當于從人類祖先第一次站起身來演進至今的時長。”所以,對大部分玩家來說,魔獸早已不僅是一款游戲而已,而是承載他們青春、記憶和情懷的記事本。
【魔獸·情懷】
在《魔獸》世界的里,有親情,有友情,有愛情,有正義,有成就,有存在感!舉個例子,印象最深的是大學室友一起在玩魔獸的時候,有一個經典的任務叫“愛與家庭”,就是給一個被流放的騎士(老弗丁)尋找自己的兒子。任務的第一部分叫“遺忘的記憶”:先得找回他送給孩子7歲時的玩具,其實就是老弗丁戰錘的復制品,在他因叛國罪被驅逐出去的時候,他妻子告訴他兒子他已經死了,并帶到他的墓前,將玩具和對他的記憶都埋在了那里;接著就是“愛與家庭”:要去滿是怪物的地下城給老弗丁找一幅畫,是他年輕時的全家福,老弗丁見到畫后,失聲痛哭,流放多年的他,回到家鄉,妻子已逝,兒子記憶里已沒有爹;最后一部分是“父子相認”:他兒子成年后成了騎士團的首領,但心智已經被惡魔操控,任務是要潛入騎士團找到他兒子,室友們組團集體為完成任務而戰,最后迎來父子相認,但惡魔卻在他面前殺死了他的兒子,他只能抱著兒子的尸體痛哭流涕,結局凄涼而又悲愴。
就這樣一個故事,室友們玩到結局的時候淚水就不由自主的浸濕了眼眶;就這么一個簡單的任務,讓他們體驗到了結群、相識、戰斗、勝利、哭笑、感動、悲涼的所有滋味;我相信不玩游戲的人是無法理解和體會的。
在《魔獸》的世界里,純粹而公平:在那里,為了你喜歡的一個寵物,大家就可以拼死戰斗做任務;在那里,付出與收獲成正比,一次不行,再來一次,直到成功為止;在那里,沒有富二代,沒有官二代,爹或干爹都沒用,有的只是憑本事拿東西,不會有人什么都沒做混得比你好……
而這些令人愉悅的感受、刺激性的挑戰和勝利的榮耀等等,現實世界是很難滿足的;在那個容易令人迷茫的階段,尋找不到太多存在感的時候,魔獸恰到好處的滿足了這份慰藉。
【魔獸·風暴】
時至今日,驀然回首,魔獸已成他們青春和記憶的一部分,所以剛開始有消息說要把《魔獸世界》拍成電影的時候,大量的原著粉絲就已經迫不及待,直到最后搬上熒屏,他們不斷刷爆朋友圈,吐槽也好,懷舊也罷,他們不停的在談論,就這樣,你不懂的《魔獸》世界侵占了你的腦部空間,而他們看的不是電影,是曾經的青春、記憶和情懷。
你可能會說,我不玩游戲,對這些不感興趣,但《魔獸》的風暴就這樣發生了,而且還在繼續,因為總有人看總有人玩總有人關注!你敢說不看喜劇就不知道周星馳?不看小說就不知道瓊瑤?不用錘子就不知道羅永浩?不關注自媒體就不知道papi醬?簡而言之,只要有人看有人玩有人關注,一旦形式一個IP,你最后只能成為它的俘虜!
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里說過:“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一個IP的背后只要有一小撮人追隨,在商業上就足以開花結果。”《魔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更何況魔獸后面是那么大的一個玩家群體,還有那么深的情懷,所以這個端午,兩個世界,一個家園,懂或不懂,都和魔獸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