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教育信息化》雜志社主辦,騰訊教育協辦的“行家縱談”線上會議第二期成功召開。此次會議以“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為主題,來自高校信息化建設一線的專家們通過多地連線的方式,展開線上無延時實時互動,分享了智慧校園建設經驗,研討了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前沿趨勢。263為本次活動提供獨家平臺及技術支持,對線上研討會進行了高清流暢、無延時直播,為觀眾帶來了極致的觀看體驗。
中山大學網絡與信息中心主任何海濤、東南大學網絡與信息中心副主任胡軼寧、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化技術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喬秀全出席并發表了主題報告,江蘇師范大學智慧教育學院院長、教授楊現民主持了本次會議。
北京郵電大學
用科技支撐科研,計劃打造元宇宙互動教育
在科技高速發展、各行業都在開展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北京郵電大學實施了“數字北郵”行動計劃,搭建教育云平臺,并將平臺建設與高新課程建設、智慧教室建設、教師信息化能力培訓工作三者聯動,服務學校雙一流建設。
教學方面,北京郵電大學基于“教學云平臺”以高水平支撐教師線上線下融合教學與學生在線學習。同時,計劃引入AI賦能教學,如國內自主研發的類ChatGPT技術、AI數字人助教、5G+VR沉浸式三校區直播課堂等,打造虛實結合的元宇宙互動教育。
中山大學
打通人與服務“最后一公里”
中山大學作為一所全國名校,在廣州、珠海、深圳共分布有三個校區五個校園。物理空間上分散布局給中山大學帶來了資源分配的挑戰。為此,中山大學提出了“未來中大”新藍圖,旨在打造智慧化、泛在化與生態化的校園。何海濤介紹,針對三校區五校園的業務特點,中山大學的信息化建設起了以師生為中心的“一事”“一碼”“一門”。“一事”,即打造跨校區便捷服務;“一碼”,即連接“人”與“服務”;“一門”,即提供以“我”為中心的精準服務。
東南大學
實現校園管理與人才培養雙向賦能
據胡軼寧介紹,東南大學的高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分為“東大網、東大云、東大智、東大盾”四大板塊。通過“東大網”,實現了全校“一張網”;通過“東大云”,實現純國產化本地云平臺;通過“東大盾”,搭建起管理與技術并重的校園網絡安全體系;通過“東大智”,構建起“移動App+一網通辦”的智慧校園服務,實現了高校全域業務覆蓋。胡軼寧表示,促進核心業務的發展是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對于高校,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便是“核心業務”。
此外,在本次線上會議的圓桌論壇環節,中山大學網絡與信息中心主任何海濤、東南大學網絡與信息中心副主任胡軼寧、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化技術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喬秀全三位專家探討了信息化落地進程中的體會。
當前,在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大背景下,教育數字化和智能化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正如專家所言,信息化建設和數字化轉型工作需保持戰略定力,圍繞主攻方向,抓住基本矛盾,持續努力。
相信隨著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進一步發展和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技術賦能教育將會體現在方方面面,263作為互聯網通信云服務領域的領導者,深耕教育行業多年,隨著元宇宙時代到來,VR/AR/MR、數字孿生、5G、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263將借助在通信領域的深厚積淀,依靠AI數字人、3D虛擬直播等元宇宙領域的新型優勢,順應數智化潮流,真正讓技術賦能教育,共謀教育行業新發展。